2016年11月份,中國宏觀經濟延續了前期的企穩現象,并進一步向市場傳遞出陣陣喜意。首先,經濟通縮風險解除,步入溫和通脹時期;其次,工業生產開始擴張、工業企業利潤率進一步向好;再次,投資相對平穩,民間投資有所回升;第四,減稅政策進一步推進;第五,進出口狀況超市場預期,成為11月份中國宏觀經濟“亮點”;第六、股市回暖和部分重要的經濟信心指數上揚。
在陣陣喜意的同時,部分舊憂未去,新憂顯現。從舊憂來看,首先,信貸推動型的增長模式帶來的債務壓力不減;其次,貨幣“脫實向虛”的趨勢有所緩解,但依然沒有得到有效糾正;再次,房地產市場價格降溫,但風險猶存;第四,小企業經營依然困難;第五、外匯儲備繼續減少,會加大了匯市波動預期;新憂主要體現在:首先,原材料成本、資金成本上揚,推高了企業成本;其次,未來數月國際社會將面臨特朗普上臺、英國脫歐的加速和意大利公投失敗帶來的脫歐風險預期加劇等一系列國際重大事件,未來數月全球經濟將面臨重大不確定性。
總體上,11月份宏觀經濟數據顯示中國經濟有進一步向好的趨勢。但成本上升、未來外部不確定性因素加大隱含的貿易和匯率摩擦所帶來的負面效應會逐步顯現。宏觀政策的主基調依然是穩中求進。穩,重點體現在穩金融、控風險。具體體現在資產市場上就是“穩樓市、溫股市、弱匯市”;進,重點體現在進一步積極的財政政策。具體就是通過控制去杠桿過程中的債務風險和減稅等一系列措施來推進供給側結構性的改革。
報告全文:中國宏觀經濟論壇月度數據分析報告(2016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