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必須堅持依靠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內生動力,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激發和增強社會活力。改革開放40多年的實踐表明,對外開放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在當前外部環境日趨復雜、不確定性明顯上升的背景下,我們要在廣度、力度、深度上持續發力,切實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
一是拓寬廣度,有序擴大開放領域。
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都不可能獨立于他者之外,都需要通過對外開放與合作促進自身的發展和繁榮。近年來,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等思潮抬頭,給全球經濟復蘇帶來嚴峻挑戰。我國對外開放面臨的外部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必須未雨綢繆,努力拓展對外開放的廣度。
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我國具有超大規模的國內市場,也具有開拓和利用國際市場的良好基礎。在構建新發展格局目標的引領下,要不斷擴大開放范圍和領域,堅持深化改革與擴大開放并舉,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堅持高質量引進來和高水平走出去,既支持外貿企業拓展國內市場,也支持內貿企業拓展國際市場;既要完善外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有序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引導外資更多投向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等領域,創新提升國家級經開區、邊合區、跨合區、綜合保稅區等開放平臺,也要提升對外投資水平,鼓勵有實力、信譽好的企業走出去,規范企業海外經營行為,樹立中國投資形象。
形成對全球要素資源的強大吸引力。深化貿易領域科技創新、制度創新、模式和業態創新,增強外貿綜合競爭力。既要積極推進貨物貿易優化升級,積極擴大進口,加快發展貿易新業態,也要創新服務貿易發展機制,推動服務貿易總量增長、結構優化、效益提升,還要抓住數字經濟發展機遇,培育數字貿易新業態新模式,建立健全數字貿易治理體系,推動貿易投資合作升級。
二是加大力度,優化對外開放格局。
在地緣沖突加劇、大國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要聚焦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開展高質量國際合作,推進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不斷優化對外開放格局。
全面拓展國際市場。積極推進同更多國家商簽高標準自貿協定和區域貿易協定;擴大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鼓勵企業完善國際營銷網絡,推動適應國際市場需求的產品出口。充分利用東部沿海地區和超大特大城市的資源集聚效應,在特定區域逐步形成全球價值鏈的核心節點;充分開發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廣闊的腹地,在吸引資金、技術、數據等要素方面作出努力,積極培育集聚中心。各地區應因地制宜,更有針對性地加大開放力度,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調整優化區域開放布局。
推進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中國已與150多個國家和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數千個務實合作項目相繼開展,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五通”全方位推進,不僅給共建國家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也為推進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破解全球發展難題和完善全球治理體系作出了積極貢獻。未來,各地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帶來的市場潛力與發展機遇,促進地區間的互聯互通。要加快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助力區域重大戰略實施,切實推進陸海統籌一體化發展,構建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三是延伸深度,提升對外開放質量。
制度型開放是新發展階段全面深化改革的務實選擇。制度型開放是相對于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而言的,強調的是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方面的開放。從一定意義上說,制度型開放更多要求通過國內系列制度創新,建立與開放型經濟體系相適應的基本制度框架、行政監管體系和規則標準生態等,通過國內規則與國際規則的雙向互動,推進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高質量安全有序融合。未來,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推動制度型開放,延伸對外開放的深度,促進全面擴大開放和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是加強頂層設計,加快國內制度規則與國際接軌。各地區在審批準入、市場競爭、產業政策、知識產權、營商環境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努力學習借鑒先進規則、標準和管理技術,提高相關規制的科學性。積極推動中國標準走向世界,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更多中國方案、中國智慧。二是進一步完善相關制度,促進國內法律法規與國際接軌。各部門要加快清理和修訂現有法律法規中與國際通行規則不相符的內容,對標國際先進標準,提升發展競爭力,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三是發揮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作用,探索出臺制度型開放新舉措。有條件的自貿試驗區、自貿港在統籌好開放和安全的前提下,應不斷探索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為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作出更大貢獻。
(作者王孝松,系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研究員、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經濟學院教授。原文刊載于《經濟日報》2024年6月13日第10版。)